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, 有什么特点? 算不算违规? 发放的依据是啥?
养老要想好,就得有保障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意识到,养老是不能指望女儿,不是说儿女养老不可靠。
而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存特点,儿女有儿女的压力,就像选择自己做儿女。
所以,将来养老金的多少,就决定了将来说话是否硬气,是否有人愿意认真聆听。
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保障,从来不可忽略的都是后半程,前边认真履职,基本上是随叫随到,甚至加班了也少有调休或补助。
但直到退休,才让人真正明白先苦后甜。
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引领作用。
根据现行政策,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以职业年金为主,还有其他为辅助。
职业年金属于双重积累机制,它对退休的养老金收入的占比,预计超过五分之一。
还是举个例子吧!
某正处级干部退休后职业年金账户余额约30万元,每月领2200元,以保障生活。
它优点还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。
当然,也会存在美中不足。
一是领取限制严格。
假如一名公职人员在63岁退休,职业年金计发月数为117个月,73岁可能就没了。
它不像基本养老金,是终身可享受待遇。
二是它需要缴税。
职业年金领取时需按3%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,实际到手金额减少,得依法纳税。
如果每月领取2000元职业年金,那么税后仅1940元,对老人来说有一点心疼。
三是管理有风险。
一个是职业年金资金进入资本市场,若投资亏损可能影响收益;另一个是部分地区财政拨付不及时,可能导致账户“记实”延迟,影响退休待遇发放,主要是贬值率。
当然,体制内还有其他形式补充养老金。
比如地方性补充养老补贴。
部分地区对高层次人才或特殊岗位人员发放额外补贴,这其实间接提升养老待遇。
某些省份对“省管专家”发放退休补贴。
比如个人养老金。
自2022年起,个人养老金制度被推行,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自愿开户缴费。
养老目标基金它是面向全体人员的。
又如,商业养老保险。
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自愿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,形成“职业年金+商业保险”双重保障。
如此,为公职人员提供终身领取机制,有效避免职业年金领完后收入中断的风险。
至于其发放依据,这里面有没有违规?
《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》本身就给出了答案,反倒是单位少缴、漏缴或挪用等行为,可能会涉嫌违规,甚至是违法的。
另外就是《社会保险法》及地方实施细则明确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的衔接规则。
热点资讯
-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, 有什
- 逆商越高的人,越能走出人生低谷
- 桌签里的“会议江湖”: 从一张名片看主
- 网民造谣“外卖平台禁止45岁以上的骑手
- 出乎意料的用回本单品
- 红果短剧亮相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